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阅毕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但时隔不久,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琦善是妥协派的骨干,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陷害和打击林则徐的机会。他声称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其间,林则徐两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道光帝翻脸,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
人物石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由于中国人物石雕起源于工艺美术,因此大部分人物石雕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注重人物面部刻画,并对塑像加彩,塑绘结合,互相补充,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注重以形传神,以凝练的人物石雕语言,表现高度的意象美。人物石雕是能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雕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雕塑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雕塑的类型繁多,用途广泛,如今已经存在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了,其中最为流行的就是石雕,石雕具有自身的不容易生锈,和空气、蒸汽、水等弱性物质以及强腐蚀性物质不反应的特性,在生活中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那么石雕有哪些特点和意义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石雕表面是银白色的,光泽性非常好,同时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石雕表面进行上色。石雕的清洁非常方便,不容易被风吹到,摆放的寿命可以达到五十年左右。石雕凭借着优良的特性在现代城市雕塑领域占据着主流位置。同时石雕在抽象艺术的表现力非常的强。现在石雕在公园、植物园、住宅区、广场、酒店等都有现身。在一些广场中石雕更是张开了自己臂膀在广场上尽情的伸展着自己的风采,在广场中间的高台上石雕展现自己的大气之美,彰显创作者的无限灵感。每个石雕都好像有着自己的灵魂,用自己每一笔不断描绘和诉说着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