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一般人物铜雕:铜雕名人像、铜雕像、伟人像、西方雕像、古人雕像等。 人物类:铜雕观音、铜雕弥勒佛、铜雕释迦牟尼、铜雕十八罗汉等铜雕佛教雕像。 在公园里、大街小巷中人物铜雕是摆放多的一种铜雕,生活中都可以看到人物铜雕,在我们的城市当中,很多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是人类的精神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物雕塑具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不同时期的人们具有不同的认识观与价值观,而这些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不同时期的人物雕塑上。不同时期的人物雕塑通过不同的造型和雕刻手法来表达人们对于自然的探索与认知,对于美好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人物铜雕还有一定的人文性,人物雕塑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因此人物雕塑的文化内涵还具有深厚的人文性。不同的,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自己特有的经济体制,更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因此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自然诞生的人物雕塑就不同了。
城市铜雕作为一种环境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阔。不只是园林,等处可见城市铜雕。房地产,陵园建设、小区、医院、公园、园林、草坪、酒店、景区、街道、广场等都成为铜雕的市场。可见城市铜雕已经渐渐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被大众所接受,前景广阔。城市铜雕不管是园林中,还是楼区,城市标志都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化风貌。雕塑保存时间长,不怕风吹雨淋,可以历久弥新的彰显城市精神。让所有进驻到城市中的人都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感受着城市独特的人文气息。城市铜雕是一座城眼,有着很强的时代意义,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