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的根本属性是模式化、类型性,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他属性。模式化的必定不是个别的,自然是一定范围内共同的,这就是民俗的集体性:民俗是群体共同创造或接受并共同遵循的。
雕塑通常做为一种艺术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铜雕人物是城市雕塑的重要的一个分类,铜雕人物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供大家欣赏,同时也是一件反映时代特色的雕塑。在很多的公共场所,我们都会看到各种伟人铜雕。最近,在南京的步行街新添了免费的景点,在哪里摆放了人物的雕塑。铜雕人物具有教育的意义,一方面,人们可以免费的参观这些铜雕人物,学习有关人物的事迹;另一方面,还可以弘扬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播。现代人物铜雕和伟人铜雕是人们喜爱的雕塑作品之一,这些铜雕也装饰了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迷人的色彩。铜雕工艺品能够更好的展现我们当代的文化气息。我国的铜雕工艺随着时代的进步,铜雕人物伴有时代的特色。当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多的人的欣赏水平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其中,雕塑就是人们欣赏水平提高的一重要表现。在广泛的雕塑作品里,铜雕人物又更受人们青睐。
公园以中华传统美德文化为主题,以中华传统建构筑物为载体,通过自然铜刻、碑刻、书法、字画、铜雕等表现形式,将一个又一个的名人警句、百家思想、历史故事展现出来,反映出礼仪诚信、仁义孝悌、大智博爱、爱国敬业、自强不息的中华美德内容,公园力求做到环境怡人、文化育人、道德树人的有机结合,突现中华美德的博大精深和文化传承。公园一期建设主要结合原有的地形地貌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营造生态群落景观,在公园内仅适当点缀了部分传统建、构筑物。公园二期建设主要以古建构筑物及美德文化打造为主。主要景观建筑构筑物有美德浮雕墙、智胜诸葛亮、茅庐礼舍、五常林以及云天桥等,展现历经千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道德价值规范,通过馨园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通过公园展现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文明的新阐发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