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男,汉族,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世称"李耳"、"李聃"或"老聃",是李姓、老姓的先祖。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陈州)人,另一说为:山东曲阜人。生卒年月,失载。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曾长期在洛阳工作,担任周朝守藏史,以博学而闻名,鲁国的孔子也要入周向他问礼。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老子为其著《道德经》,后归隐于景室山。东汉时张道陵创立道教,尊老子为道教始祖,演变为"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文化名人,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大的著作之一。
人物铜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由于中国人物铜雕起源于工艺美术,因此大部分人物铜雕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注重人物面部刻画,并对塑像加彩,塑绘结合,互相补充,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注重以形传神,以凝练的人物铜雕语言,表现高度的意象美。人物铜雕是能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
广场雕塑造型是抽象的,仔细品味才会发现它的观赏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广场雕塑具备的特征来观赏它。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哪类的广场、哪类的城市、哪类的自然环境等;广场雕塑大体要体现公共性、公益性、文化性、地域性、特色性与独有性。它的其表现手法也是多元化的。材料要耐久性户外材料,工艺要精湛。相对尺寸较高,但也要和附近环境相协调,比如造型色彩等方面都要与环境呼应,这时广场雕塑的几个基本要素。其他有很多细化剖析,自然按实际创意。现如今的广场雕塑既是环境发展的需要,也是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也有很好的文化功能。广场雕塑既可以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又可以作为该民族文化积累的产物。雕塑述说着民族发展的历史,凝聚着民族精神和传统,代表着每一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反映着自古至今,人们的无限追求与执着信仰,展现价值观念及审美情趣。广场雕塑,城市建筑等,都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