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人物石雕雕塑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各种借助任何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来具有视觉观赏性的一种人物形象塑造。品质好的人物雕塑都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性以及实用性.精美可作装饰品 由于我国的人物石雕雕塑起源于工艺美术的发展,所以在雕刻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对人物面部细节的塑造,因此大家常见到的人物雕刻作品往往具有传神的表情和神态,在制作方面非常精美,可以作为各种场所中独特的装饰品.艺术感和可观性 人物石雕雕塑除了在人物的面部和细节刻画上非常精细以外,还充分利用其它的艺术手段,包括素绘、着色等方法,并将其巧妙的运用到雕塑的制作之中,从而时期更加具有艺术感,以及更高的观赏价值。
谈到城市的雕塑,我们最想想到的就是广场上的雕塑,广场是城市人们公共活动最重要的地方。广场雕塑就成为城市雕塑里最为醒目的雕塑了,因此,广场雕塑所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更高。广场雕塑不仅仅要满足广场整体环境的协调和美观,而且其作为城市雕塑的一部分又要反映城市文化的风貌。做到这两点是很不容易的。简单来说呢,城市广场雕塑就是要让人们接受,让人看的舒服。看着外观最好能体现其内在蕴含的精神象征。如:武汉首义广场上的《首义烽火》,简简单单纪念辛亥革命。其次,雕塑要与广场的整体布置达到协调一致,如果不协调,也不会有美的感受。要达到与周围环境的一致,那就要在艺术表现和设计上多琢磨琢磨。在广场雕塑中,不知我们有没有发现,许多雕塑都是以伟人的形象打造的,尤其是我国的建国伟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雕塑的建造要符合普世价值观才能够得到认同,受到大家的好评。这一点在中国尤其的重要,因文化水平不一,欣赏水平也不一,所以广场雕塑所选的题材最好是大多数为人熟知的。要建设一项为公共都认可的雕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