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 ,男, 汉族, 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 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
人物石雕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为造型的雕塑艺术,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 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人的形象大为丰富,数量增多,出现了武士、侍从、伎乐、舞人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的 形象,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前进了一步,雕塑手法逐渐摆脱程式化,形象写实、生动。石材雕刻是指用石头作为雕刻材料,制作成的石像、图案等等。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 人物石雕,石件雕刻承传民间传统雕刻之脉络,展现古典之风骨,闪乐典雅之性灵。
广场雕塑可以称之为是一种雕塑,只不过是具有更多的艺术特点。这种广场雕塑仅次于动物雕塑、人物雕塑、城市雕塑。这种广场雕塑随着社会的发展,石雕雕塑行业的发展,进而主要适用于园林建筑、广场等不同的地方,展示出更多的意义。广场雕塑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艺术,与环境的相结合,能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装饰性效果。广场雕塑主要根据不同的代表意义分为很多不同的雕塑,比如:公共性雕塑、公益性、文化性、地域性、具有特色的雕塑等等,具有多元化。展示出各种广场雕塑的整体的意义。广场雕刻的出现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能够进一步的表现出各种雕塑的形象。广场雕塑可以塑造人们的一种思维,通过与各种环境的相结合,展示出各种广场雕塑的造型。广商其价值。广场雕塑有很多的不同类型,有的是一种小型的艺术品,技术精湛,形象动人。有的则具有欣赏价值,就如石雕喷泉,它的出现已经给该雕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而不是单单的一种雕塑。还有就是一些动物雕塑,人物雕塑,进而再加上广场雕刻,能够展示出各种雕塑类型,有着不一样的价值,观赏角度。广场雕塑是现在的主要的雕塑类型,成为了公共的雕塑艺术。通过熟练的雕塑,运用各种不同的雕塑艺术,石雕,透雕,影调等等进行雕塑,进而展示出各种奇特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