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 ,男, 汉族, 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 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
人物雕塑分为,历史人物雕塑、西方人物雕塑价格、东方人物雕塑、现代人物雕塑等等。人物雕塑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铜雕像以及其他各类雕塑工艺品共同见证了伟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我们新中国的成长。关于人物雕塑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和中国的文化像结合的,这是由于每个时代都有其历史的,独特的时代特征。是和当时的经济,文化,,,人民的追求分不开的。所以这些人物雕塑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反应着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物雕塑的基本状况。任何一个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因素决定了特有的文化。每个的文化背景不相同,人物铜雕用自己的雕塑和形式,体现出所在的环境特征。这些人物雕塑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的发展的现状和生活的水平。
广场雕塑是雕塑的一种形式,它主要适用于园林,广场等的装饰,可以供人们的观赏,很受人们的喜爱。广场雕塑的造型可以按照人们的思维进行制造,或者是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广场雕塑的造型是抽象的,是供人们细细品味。这样也就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中国与古埃及都是是古代文明发源地,历史悠久。据我们所知西方园林景观体系的雏形是起源于北非古埃及新王朝时期,那时人们多修建神庙建筑,随着神庙的扩建以庭院的方式出现的,慢慢形成了以观赏为目的的园林景观。西方园林与东方园林景观可以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差别,西方园林景观雕塑注重的是园林与所在环境的协调性,通常把园林当成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因此园林兼有规整与自然的特性,随后古希腊,古罗马和意大利、法国的园林均沿袭了这种风格的园林。随着文化历史的不同,各个国家的园林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各国独特的文化深入,渐渐的呈现出自己国家的独特的园林景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