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人物铜雕具有很厚重的艺术含量,为更好的融入到周边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协调性,不仅要考虑地理位置,根据地形,地貌的变化,打造经典的人物铜雕作品。城市铜雕是城市公共空间中传神的眼睛,更是凝固音乐、凝固文化、凝固思想、凝固特色的双刃剑。它彰显城市个性、展现民俗文化特色、提供视觉享受,这就是铜雕厂家运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人物铜雕。城市铜雕的美丽是通过人物铜雕来表现更多的意味,用不同的人物和方式来表达出不一样的内容和文化,更可以通过人物铜雕来编写成一段千年历史,它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不管是在遥远的过去,还是在高度发达的今天,都渗透着人类的精神追求,随着城市文明的提高,人物铜雕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环境的组成部分,更是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城市形象的凝缩,成为城市文化象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用人物铜雕的厚重历史感,多层文化精神来装饰美丽的城市,不仅扮靓了城市,更诉说了人类文化精神,给人一种坚韧、挺拔、刚强的艺术心理感观。
公园铜雕也具有纪念意义,对历史文化和历代名人的丰功伟绩,有特的纪念碑性。然后,公园铜雕对空间长多起到平衡和美化的作用,这样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享受。公园铜雕也有可能具有城市标志的意义,我们可以以城市理念为指导,以绿色为号召,再以自然资源为优势,塑造别具一格,内涵丰富的公园。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其中铜雕就是人们精神文化追求的一种。 在城市中不难见到城市铜雕、园林铜雕、街头铜雕、公园铜雕等,这些铜雕不仅起到了装饰性的作用,有些还有很好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