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面监禁,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1995年,经中宣部批准及钱学森本人同意,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将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雕塑通常做为一种艺术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铜雕人物是城市雕塑的重要的一个分类,铜雕人物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供大家欣赏,同时也是一件反映时代特色的雕塑。在很多的公共场所,我们都会看到各种伟人铜雕。最近,在南京的步行街新添了免费的景点,在哪里摆放了人物的雕塑。铜雕人物具有教育的意义,一方面,人们可以免费的参观这些铜雕人物,学习有关人物的事迹;另一方面,还可以弘扬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播。现代人物铜雕和伟人铜雕是人们喜爱的雕塑作品之一,这些铜雕也装饰了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迷人的色彩。铜雕工艺品能够更好的展现我们当代的文化气息。我国的铜雕工艺随着时代的进步,铜雕人物伴有时代的特色。当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多的人的欣赏水平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其中,雕塑就是人们欣赏水平提高的一重要表现。在广泛的雕塑作品里,铜雕人物又更受人们青睐。
校园铜雕是一个学校的标志,最具有标志性的一个标志,校园雕塑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校园雕塑通过被解读,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铜雕的多样化让更多的人们都感兴趣,把它视为校园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样可以缓解校园气氛。校园铜雕是物质化了的精神载体,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反应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要求。所以校园雕塑的选择与摆放也是非常关键的。校园雕塑的选择要符合校园的文化氛围。在校园里我们常见的雕塑就是一些学者,比如马克思、恩格斯等,还有一些精神榜样,如雷锋、焦裕禄等,这些雕塑的选择就符合一个校园的文化氛围。校园铜雕是和其他的铜雕不一样,它是充满文学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