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有奏议十五卷,今存《包孝肃公奏议》(《包拯集》)十卷,收入《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第427册,历朝都有翻刻本出版行世,深受后世研究者的重视。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对于一些很有贡献的人来说,我们不舍得他的离去,需要用一些别的东西来纪念他,让人们记住他的伟大和贡献, 然后就有了人物传记,有了人物绘画,也有了人物石雕,不可否认,这些人物石雕的存在很好地体现了它的作用,并且还对现代城市的存在意义。人物石雕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城市活跃起来,因为矗立在各个城市的人物石雕不仅是为美化环境而建立,它的存在还对现代城市的生存极具有意义。我们散步在公园和广场的时候不难发现大型人物石雕的踪影,有古代人物形象,也有现代人物形象,因为这些矗立于各个城市大街小巷的人物石雕,不仅美化环境,还为我国做出功勋伟绩的人物塑造了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我国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