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制作石雕日晷的技艺自汉代有所体现,实际上更早期的木雕日晷就在商周时期有出现。石雕日晷这种以小木齿雕刻而成的把手日晷经历了汉、唐、宋三代,直到明清时期全面被推行,才算是投入民间使用了。
这种器物形制精美,造型细腻优美,经过多次打磨,精雕细琢,把立体的人物、兽獸变得神采奕奕,给人以浓浓的古风。石雕日晷巧妙地运用了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融入了绘画、雕刻、修理的多种技艺。当天黑的时候,可以利用日出的亮光,将入口的小木齿雕刻,有花型、有鸟形虫影,成熟而有灵性,照耀出日晷眼,很是精妙。
这些石雕日晷,不仅是观赏用品,同时也是一种木齿雕刻技艺。将端庄大方的“木齿雕”技艺,以日晷的拼接、安装方式,再利用日出曙光,把它打造得充满灵动,有时甚至可以让你象看到神话传说中的庙会一样。
石雕日晷的雕刻艺术,它融入了几千年来中国民间叙事的传说,以其古朴的技艺,完美的体现了一个神秘而精致的文明。对于石雕日晷,我们不仅能感受古代工匠们以偏好细腻的手艺,制作出如此完美生动的作品,而且更能从深刻传递中感受到古文化的历史意义,进而赋予其一种更加渊博的文人骚客气息。
石雕日晷的独特造型及其历史文化含义,是中国文物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们深植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延续着众多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是中国文物文化的瑰宝。因此,石雕日晷以其特殊的艺术形态,不但能够带给我们美的感受,更有助于让我们更好地领略中国文明古老的面貌,并给中华文明带来精神上的灌溉和滋润,令它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