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中的人物典故还有很多,周老莱子的戏彩娱亲;周曾参的啮指痛心;周闵损的芦衣顺母;汉文帝的亲尝汤药;蔡顺的拾葚异器;郭巨的埋儿奉母;董永卖身葬父;丁兰的刻木事亲;姜诗的涌泉跃鲤等等古代二十四人物感人的行孝事迹。其中还是涉及到的二十四孝人物孝行故事还有: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人物雕塑形象有东汉的江革、黄香、三国时期的陆绩、唐朝的唐夫人、晋朝的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王裒、南齐的庾黔娄、孟宗、北宋的黄庭坚共二十四位人物。 现在在一个文化广场或是文化园区、学校等场所会选择摆放二十四孝人物雕塑作为一种文化的标志和对孝道的传承和宣扬。
铜雕古代人物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铜雕古代人物雕塑风格往往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儒家哲学尊天命,受其影响,中国艺术反映了崇高、庄严、壮丽、典雅等风格,在艺术上则表现为返璞归真,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原始美,这些追求是难以站在西方艺术角度来理解的,所以一般习惯欣赏写实性雕塑的人,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总有障碍,这就需要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从根本上认识中国艺术,否则欣赏也好,创作也好,都很难进入堂奥。中国古代有较少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人物雕塑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代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了传统,影响深远。现存的古代人物铜雕,实属凤毛麟角。也因为上述原因,中国古代人物雕塑装饰性突出,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反映了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
铜雕风格有特点,制作手法与众不同,使得风格统一、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正向富有个性特征和风格多样化转变。富有特色的生活小区已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城市铜雕的发展也将随着环境和公众意识的变化走向现代化。铜雕由于其材质的优点,在现代雕塑发展行业内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铜雕耐腐、耐酸碱的特点,成为了现在许多雕塑材料的很好选择,并且铜雕不仅外观简洁清爽,更具备了其他铜工艺品所没有的优点。现代铜雕是对雕塑传统观念的真正革命,金属材料、新加工手段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艺术,也同时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意识。铜雕从80年代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时代,后现代主义的铜雕更是很难分辨各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